联系电话

微信同号

聚创学历提升 > 专升本 > 自学考试 > 应用心理学 > 正文

自考应用心理学专业《行为改变技术》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五章

点击量: 1027 发布时间: 2019-06-27 09:34 微信号:18064481435



  第五章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步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行为改变程序的各个步骤。怎样检查与评量问题行为,如何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怎样制定行为改变方案以及如何实施行为改变方案。了解评估行为改变的、效果的方法、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检查与评量问题的行为
  理解:问题行为一般指人的行为显著异于常态,明显地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
  识记: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和皮尔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1)行为不足
  (2)行为过度
  (3)行为不当
  理解:个体在儿童及青少年期间容易发生的各项不良行为
  识记:问题行为的评量
  (1)问题行为的评量要素
  1、社会文化背景
  2、年龄、性别特征
  3、行为出现频率
  4、行为表现的严重程度
  5、行为持续时间
  6、行为的发生数目
  7、行为的意义
  (2)评量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可量化原则
  3、稳定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二)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
  理解:行为的前因后果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取决于三大因素:前提条件、被试本身的行为反应、后果事件
  识记: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
  A-B-C行为分析法认为,行为的发生取决于三个条件:1、前提事件2、行为反应3、行为后果

  探究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就是对A、B、C三个条件进行系统的辩证分析,借此帮助我们透过行为反应B这一表面现象,一方面深入探究是什么原因、什么前提事件A诱发了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要仔细观察行为反应B导致了什么样的行为后果C,该后果事件反过来对行为反应本身又是如何发挥着强化作用。


  (三)制定行为改变方案
  理解:界定目标行为与终点行为
  识记: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1)强化物通常分为三类:原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的基本原则
  1、强化物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2、强化物的选择要依不同的情境而有所区别
  (3)  精心安排好强化物的分配方式
  1、连续性强化物分配方式
  2、间歇性强化物分配方式
  理解:(1)选用适当的行为改变原理
  (2)确定实验设计模式
  (3)创设良好的训练情境
  (4)安排实施方案的日程表

  行为改变的全过程经历三个阶段1、基线期2、处理期3、追踪期。一份完整的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三个阶段的全过程。


  (四)实施行为改变方案
  识记:契约的类别
  (1)积分契约
  (2)学期课程契约
  (3)资源教室契约
  (4)家庭---学校契约
  识记:正确使用强化物
  (1)实行正强化时,要尽量多用和善用次级强化物或社会性强化物
  (2)正强化物所强化的应该是良好的反应
  (3)正强化物的使用量要尽可能地减少
  (4)正强化的使用要有恰当的成就标准相配合
  (5)正强化物的使用必须及时
  理解:(1)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处理策略

  (2)系统而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行为资料

  (五)评估行为改变效果

  理解:关注个体被改变行为的变化


  上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自考生。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自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186-5011-2127 咨询了解更多详情,或搜索添加公众号【聚创教育】回复 “自考”领取相关真题资料。

关注我们

微信搜索关注「中创学历提升培训中心」公众号

资讯、规划、真题、资料等你来领

联系我们

电话:厦门市集美区珩山街993号

电话:1806448143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