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应用心理学专业《行为改变技术》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四章
点击量: 2452
发布时间: 2019-06-27 09:31
微信号:18064481435
第四章 实验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行为改变程序实施的三个阶段:基线期、处理期及追踪期。初步了解行为改变中常用的“倒返实验设计”、“多重基线设计”和“逐变标准设计”等三种个案实验设计模式的涵义、类型、特点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三个阶段
识记:行为改变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分为基线期、处理期及追踪期
理解:其实验程序的设计应力求做到:
(1)有利于训练者了解和比较目标行为在实施处理策略前后的变化情况
(2)目标行为经过处理后,能遵循训练者假设的方向发生改变‘
识记:基线期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多数是在2---5天之间
理解:建立行为基线的意义
(二)倒返实验设计
识记:(1)倒返设计的基本类型
A—B设计 、A-B-A-B设计
(2)倒返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在至少两种条件下,一是基线期A,二是处理期B,反复测量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借以探索实验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发生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3)这类的实验过程包括如下四个阶段
1、基线期
2、处理期
3、还原期
4、再处理期
理解:使用倒反设计的突出优点以及它存在的一些弱点与限制,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
(三)多重基线设计
识记:多重基线设计,就是指同一行为改变方案中,必须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
识记: 多重基线设计类型
(1)多重对象设计
(2)多重行为设计
(3)多重条件设计
应用:(1)多重对象设计的涵义、案例、特点
(2)多重行为设计的涵义、案例、特点
(3)多重条件设计的涵义、案例、特点
(四)逐变标准设计
理解:逐变标准设计的涵义
理解:逐变标准设计的特点
上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自考生。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自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186-5011-2127 咨询了解更多详情,或搜索添加公众号【聚创教育】回复 “自考”领取相关真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