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微信同号

聚创学历提升 > 高升专 > 专升本 > 自学考试 > 正文

福建自考本科马原公共课考前高频考点汇总

点击量: 262 发布时间: 2024-03-27 14:26 微信号:18064481435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原高频考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

  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其原因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当社会分工越出了国界,就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向着国际化生产和交换的方向发展。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这主要是通过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的。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形式除了商业资本国际化继续发展之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主要通过资本输出并带动商品输出,形成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体系等体现出来。

  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具体的表现就是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02

  经济全球化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

  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所谓垂直分工,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工业生产,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并进而从过去的在世界范围内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2.贸易的全球化

  3.资本的全球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4.经济全球化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各种生产要素在国家间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带来巨大的分工收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实际主导者和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积极影响:它们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调整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加国内的就业,促进国内的消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

  (2)消极影响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制定、进程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受益少,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03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也称之为矛盾规律,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综合应用)

  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

  关系: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简单应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意义:①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②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综合应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04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指联系的客观性

  3.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的是指联系的普遍性。

  4.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这是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3.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4.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②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否定这种联系,认识是事物是孤立的。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是不停运动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否定这种运动。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定这种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了解自考、成考等相关资讯,更有历年真题、考试大纲等你领取。

      

  随着踏入社会,很多人都无缘全日制学历的提升自己,那么其实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方式来提升自己:


  初中、中专、高中、大专学历想要拿大专、本科学历的,可以考虑成人高等教育的方式: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学历提升形式获取;


  想要学历提升?不知道怎么选择?咨询在线老师或快速添加老师微信:180 3016 3057(手机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关注我们

微信搜索关注「中创学历提升培训中心」公众号

资讯、规划、真题、资料等你来领

联系我们

电话:厦门市集美区珩山街993号

电话:18064481435(微信同号)